消费者陈先生是家住附近的居民,天天都会来生鲜门店买菜。他说:“这条街的生鲜店多、菜品多,还新鲜,特别是购买肉类、牛蛙、杨梅这些生鲜后,现在还可以扫一扫二维码查看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购物体验更好了。”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浙江省生鲜门店食品安全治理和“浙食链”运用推广推进会上了解到,从今年3月开展生鲜门店食品安全准则规范治理行动至今,全省接入“浙食链”的小菜店已超越6000家。在治理行动中,浙江于全国率先出台两大管理规范,全方面开展经营者自查自纠,落实生鲜门店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开发浙食链“生鲜门店”管理模块,以“无感监管,有感服务”,全面规范提升生鲜门店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生鲜门店作为零售新业态快速地发展,其凭借菜品新鲜、价格实惠公道、路途较近的优势,深受老百姓喜爱,在日常老百姓“菜篮子”消费市场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也伴生了各种监管难点。为破题生鲜门店食品安全治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去年年底开始,着手谋划生鲜门店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并于今年3月形成规范治理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推进。
针对生鲜门店经营者到底要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哪几个方面需要规范管理,该局全面梳理、制定生鲜门店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和管理规范,形成《生鲜门店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对生鲜门店经营条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条目式和清单式要求,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行动指南。
针对如何高效管理量大面广的生鲜门店,该局则制定了《生鲜门店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规范》,对生鲜门店的食品安全风险予以等级评定,并实施分等分级、精准监管。
经前期的摸排统计,目前浙江全省共有生鲜门店近8400家,完全依靠传统的上门实地监管并不现实。为此,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已有的“浙食链”系统,结合生鲜门店的业态特点,开发了“生鲜门店”管理模块。依托这一模块,相关鲜活农产可以有效溯源追踪。
在种植企业,采收前进行农残快检,达标后将合格证上传“浙食链”,原料到大仓之后直接扫码入库,直接分销到生鲜门店,在门店端可以查询到商品的来源。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经发现抽检不合格信息,立即依托“浙食链”开展溯源追踪,及时通报源头供应商所在地监管部门跟进处置。
在杭州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专题开发上线了生鲜门店治理闭环管理系统,实现门店注册、门店画像、量化分级等全流程数字化,经试点应用后纳入“浙食链”系统成为子模块。
在治理行动中,浙江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以执法检查督促经营者全面完成自查自纠,熟悉并依法履行经营生鲜门店的食品安全法定义务。截至目前,全省已检查经营者14388家次,察觉缺陷1314个,责令整改994家。同时抽检样品8755批次,发现不合格302批次,立案287起,销毁问题产品93公斤,罚没金额76.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