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28-86621116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考博复习资料下载_考博英语词汇_专业课复习资料辅导-首页_中大网校

发布时间:2024-01-27 14:14:18 发布来源: 开云官网登录入口

  本文首先对优化我国流通体系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我国流通产业现状的评述,说明了流通不畅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并针对我国流通产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就如何通过优化流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0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在2011年将有望超过4200美元,在“十二五”期间还会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矛盾逐渐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对我国而言,在此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投资结构、产业体系也将随之调整变化,从而带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流通业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阶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市场从卖方市场根本性地转变为买方市场之后,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结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以生产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被“消费一流通一生产”三位一体的经济结构所取代,流通业也从“生产的继续”的末端产业向先导产业转变。生产和流通的关系,跟着社会的进步,正在逐渐发生着战略性的转变:从生产决定流通,转向流通决定生产,不仅如此,由于流通业本身的特殊性,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由于流通企业具有掌握市场消费信息的优势,它们将从经营战略上引导生产,加速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来提升生产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也正是流通崛起、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它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已使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谁掌握了现代流通,谁掌握市场,谁控制了供应链,谁就能够对生产制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和制约,实际上成为生产的主导。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的经济界,强调产业领域的“轻资产运行”,大量产业资本向流通资本转移,说明了现代资本主义慢慢的开始向这个制高点进军,他们的目的是控制未来世界经济的命脉,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关注,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但是,目前我国的流通领域得到的政策支持很少,国家为纠正市场失效、协调流通活动、促进流通业发展所制定的方针、原则和采取的干预行为要么缺乏针对性,要么严重滞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流通领域的监管混乱和运行低效,一方面导致我国物价应急调控机制不健全,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致使商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飙升,国家面临的通胀的压力慢慢的变大;另一方面,流通引导、组织生产的功能严重弱化,未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在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进一步地优化,促进流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关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流通体系的优化,已有部分学者做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研究。孙敬水、章迪平(2010)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我国应该转变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的建议。郭国荣(2010)提出建立和发展先导型的商品流通结构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部分学者从流通组织创新的角度,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陈阿兴(2010)提出通过发展现代商人雇主制,促进产业链上的合作,实现共赢。石奇(2010)认为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已不再是价格加成定价,而成为了交易平台。

  综合上述的观点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学者们就流通的优化及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策层面或是仅仅针对其中的一个侧面,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们从系统的高度综合、全面地把握。本文试图在进一步综合分析流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所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基础上,找出优化流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产业结构能否实现有效的调整,国民经济的供求矛盾能否得到一定效果的化解,取决于流通环节能否及时、有效、充分地传递供求信息,以及能否高效地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商品周转的速度,实现货物的流畅运转。只有全力发展流通产业,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体系并且能迅速地做出针对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将市场的变化,及时反馈给上游的生产企业,才可以做到实现供求均衡,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目的,加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带来了消费升级和启动农村消费的新形势,而创新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之源,是社会经济得以进步、企业赖以获取竞争力的核心。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客观上要求流通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消费的需求更是要求流通业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形式、流通业态来适应并推动新形势的发展。同时,我国的流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保持其持久的竞争力。

  面对经济危机后国际经济的复杂局面,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慢慢地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需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推进国内产业体系、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需要各类经济资源和要素更快速地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以便形成更具市场适应力的要素组合。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全力发展全面开放、涵盖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并以消费需求为起点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现代流通。通过发展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现代流通,以带动国家竞争力的慢慢地加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局面中处于有利地位。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要求改变我国现有的制造业产品过剩、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的局面,而流通业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过度依赖出口以及“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流通企业难以实现所有商品的迅速流转,使得产品积压,生产企业不得不自建分销渠道,由此造成社会分工的积极效应难以发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断进行,更多更优质的“中国制造”急需我国本土的国际化大型流通企业将其推向全世界,而目前我国流通业的能力明显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大力发展流通企业势在必行。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实现的是涵盖经济各个环节、社会各个部分的低排放、低浪费、高效益。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并以其独特的作用,带动着上下游环节的低碳化和集约化。

  (一)城乡流通产业结构失衡,导致流通效率差距加大,进而加剧城乡经济发展方式不平衡

  目前,我国城乡的流通产业在行业结构、业态结构、规模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失衡的问题。比如农村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无店铺业态急需政策管制,而农村无店铺业态普及度极低;零售业的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城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以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为例,据作者计算,2004年至2010年市级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70%的比例,而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差距是极其明显的。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为665575306人,占总人口的49.68%,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数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的50.32%。由此可见,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村流通产业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业态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连锁模式应用范围狭窄,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个零售行业的集中度仅占25%左右,而美国的连锁零售市场排名前三位的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德国排名前十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德国市场的84%以上,而且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业态结构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广大内陆、城镇地区消费的扩大。

  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现代流通已有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重点开发的一些区域慢慢的变成了资本流通、商品流通、技术流通、服务品流通和信息流通投资的密集区域。现代航运、现代物流、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交易方式等市场载体已形成,我们国家发展现代流通的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我国现代流通的发展仍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步伐。限制现代流通发展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任旧存在。例如国内市场的分割、内外贸分离、生产与流通关系不和谐、资本流通渠道不畅等。流通导向型经济尚未真正确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我国现代流通的逐步发展。而要加快现代流通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快速推进流通体制的改革步伐。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几年内,我国的流通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如果我国的流通领域的发展继续沿着粗放、高能耗、低效率式的道路前进的话,将会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影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据报道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新开工的商业项目一味求大,许多企业自身缺乏节约的观念,在商场金碧辉煌的表象背后,是惊人的能耗和浪费。部分物流设施的建设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推算,如果现阶段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就可以多节约1600亿元以上的能耗。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能降低到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的中等水准(10%~12%),那么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14000亿~16000亿元。

  (五)政府对流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流通业的国民经济调整的先导产业功能难以实现

  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近二十年,但我国的产业扶持政策仍旧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政策倾斜一直侧重于生产部门,对流通部门关注不够,这制约着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地需要政府加大对流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流通渠道是否畅通、流通设施是否完善是流通网络能否高效运转的基础。我国城乡日渐增长的生产和消费使其对流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现有的流通能力提出了挑战。铁路运力不足、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日渐凸显。虽然“村村通”工程的持续实施改善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工程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整体运输能力和目前运输需求还不相匹配,城乡流通结构的失衡还十分严重。所以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商贸流通环境,鼓励流通企业的业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速农村地区流通业的现代化和普及化,加快统筹城乡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消费的流通业态。疏通城乡双向商品流通渠道,一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购买力,另一方面满足城乡的消费需求。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消费、流通市场的监管,切实保障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城乡流通效率的平衡,从而促使城乡经济平衡发展。

  提高流通效率需要充分的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作用,加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充分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促进流通业态结构的优化。在流通空间结构方面,由于存在先天经济条件差异,在流通资源均衡配置方面存在市场失灵,政府要有所作为,加大对弱势地区的政策性扶持,缩小地区差距,促进流通空间结构的优化。对于流通产业规模结构方面,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大力扶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提高流通效率,从而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部驱动力。完善零售业态,促进零售业全面均衡发展,努力使其满足扩大消费的需求。

  积极培育跨国流通组织,借助其跨国流通能力充分的利用全球资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流通经济圈,促进各要素禀赋在区域内便捷、自由流动。大力推广连锁经营,通过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等形式,加速资本和资源的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另外,要热情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协调全球流通的组织,增强我国在国际化大流通中的影响力。流通技术的革新对流通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流通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和许多产品的特殊性对流通中的储存、运输等技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日益上涨的油价使流通成本逐步的提升,严重影响了流通的纽带作用的发挥,阻碍商品的顺利流通,使生产者和消费的人的利益同时受到损失。革新流通技术,对于流通过程中的商品特性的保持,对于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甚至发展新能源以此来降低流通成本,对于优化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损耗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推进我国流通的低碳化、集约化,政府所出台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或政府条例等必不可少,依靠法律条例的强制性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引导流通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尽快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五)加大政府对流通产业的政策扶持,建立流通信息体系,实现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整合生产和消费信息,为流通公司可以提供支持,使流通产业实现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先导产业的功能,实现其对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使我国流通政策更具有系统性并提高其综合调整能力。利用流通企业掌控市场和供应链,和谐生产与流通关系,避免过低生产和过度生产,避免类似“天价蔬菜”和蔬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之类的问题反复出现。力争实现生产者、消费者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多方共赢。

  (《经济学动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梁霄,郝爱民)

友情链接 开云官网登录入口 Kaiyun体育官方入口 kaiyun体育最新版
-->
Copyright© 开云官网登录入口|kaiyun体育最新版 © 2019-2020 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04075号-5